王洛红烧猪蹄——襄城非遗美食的文化传承 王洛红烧猪蹄作为襄城县传统名肴,历经百年传承,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风味享誉中原。
这道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食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相传周襄王南巡途经氾源(今王洛镇),王妃于民间店铺诞下王子,百姓以文火慢炖的滋补猪蹄汤呈献,由此开启这道美食的文化渊源。当地遂得”王落子店”之名,后演化为今称“王洛镇”。

在世代传承中,耿氏家族以匠人之心不断改良配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体系。其中,始创于1980年代的耿永德红烧猪蹄店,凭借”三洗三卤九焖”的秘制工艺,完整保留了传统风味精髓。其成品色泽红润透亮,肉质酥糯不腻,胶原饱满,入口即化,既传承古法又融合现代健康理念。
作为襄城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该技艺先后获得河南电视台《老家的味道》、央视《舌尖上的旅行》等权威美食栏目的专题报道,并于2020年入选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道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美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讲述着中原大地的美食故事。

王洛耿永德红烧猪蹄以其制作程序复杂讲究,所用药料齐全,而使人百吃不腻。先说制作程序:据耿永德师傅介绍,首先第一道工序需要将从当地固定的绿色散养生猪基地供应而来的新鲜生猪蹄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一大铁砂锅,将黄香与猪油放在一起用温水慢熬,待黄香与猪油被熬成稀糊状时,将猪蹄在锅里沾满黄香,取出后让其自然冷却,然后将冷却成块状固体的黄香从猪蹄上揭下,连带将猪蹄上没有褪干净的猪毛也拔了出来,这个程序叫粘毛。要如此反复五遍。
然后第二道工序是再将猪蹄用水冲10遍,使猪蹄看起来明净透亮。
第三道工序是把猪蹄放在60度的温水中浴40分钟,并且不断将锅中漂浮起的油沫舀出倒掉,直到猪蹄表面出现条条崩口为止,这主要是去除猪蹄的腥气。
第四道工序是风凉,将猪蹄捞出后,用生白布沾干上边的油渍,自然风凉20分钟。
第五道工序是油炸。将猪蹄上涂上一层蜂蜜,用新鲜花生油,烧至150度,将猪蹄下锅1分钟左右捞出。涂蜂蜜一是防止猪蹄被炸后,变黑变焦变黄,保证色正,二是出味。将猪蹄上的油渍用生白布沾干净,放在温水泡洗去掉油渍气味。
第六道工序是焖煮熬炖。锅内放入用生白布料包包裹好的四十余味各种香辛料和辣椒、姜等佐料,及各种果酱,将猪蹄放入,用锅盖焖严实,用温火慢慢炖。如果是幼猪猪蹄,炖1个小时左右,是老猪猪蹄,要炖3个小时左右,然后将猪蹄捞出擦干水渍。这时的猪蹄呈酱红色,晶莹发亮。
最后第七道工序是巴氏高温消毒杀菌,经过食品级的杀菌处理之后,然后就可以真空包装,礼盒成品,远销全国,或现做现吃,方便美味。制作王洛红烧猪蹄的第二特征是所用香辛药料、酱多而全。仅香辛药料就有草果、肉寇、大小茴香、八角等48种之多,这香辛药料的配方比例,是经过耿氏家族几十代传承、改进、萃取而来的,是耿永德家族秘而不宣的秘方,据耿永德老师傅介绍,为保证滋补养生和猪蹄自身富含骨胶原的美容肌肤功效,其中有几种香辛料是需要亲自种植和制取的。

果酱也有几种,如用麦酱出色,用果酱海鲜酱出味,用杀铁酱去除锅锈味等等。正宗的王洛耿永德红烧猪蹄关键和秘密就在最后焖炖的一锅百年老汤。这汤要保留下来经常用,由于熬炖的次数多、汤呈胶质状,由于用料多,即使夏天,也不招蚊蝇,不变质变味,用其他汤水,一斤生猪蹄能炖出六两熟蹄,用耿永德师傅的这锅百年老汤一斤生蹄能炖出9两熟蹄,并且用这老汤炖出的猪蹄烂而不散,老少咸宜。
猪蹄内富含骨胶原,是美容之佳品,常食之,可使面部皮肤光亮红润,猪蹄又是治疗各种结石病的食补品。同时,由于王洛红烧猪蹄所用用香辛药料齐全,又具有健脾、胃等多种滋补药用功能。

您好,这是一条评论。若需要审核、编辑或删除评论,请访问仪表盘的评论界面。评论者头像来自 Gravatar。